Biography in English

Mei Yi-ch'i (29 December 1889-19 May 1962)

Biography in Chinese

梅贻琦
字:月涵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工程师、教育家。1931至1949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后任台湾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梅贻琦的出生地是天津,他父亲是秀才出身,任盐务官。他们的祖先,可以远溯到明朝初年土匪部队将军、后为明朝第一代皇帝效劳的梅殷。梅贻琦幼年时,全家因避义和团之乱,于1900年夏逃往保定。1904年梅贻琦作为第一批学生之一,进了天津私立第一中学,即南开中学的前身。1908年自该校毕业后,进保定高等学堂。在校时为应1909年庚子赔款助学金考试作准备,同年作为四十七名学生之一被录取赴美国留学。
1910—14年,梅贻琦在马萨诸塞州华塞斯特综合工业学院学电机工程,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梅贻琦一度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1915年起入清华学校教书,该校专为培养庚子赔款助学金留美学生而设立。梅贻琦身为教师,受到普遍喜爱和尊敬。1926年任教务长,两年后,率领中华教育团去美国考查费留学生。
1931年,梅贻琦任清华校长。他任此职二十年之久。他初任职吋,清华还是一个预备学校性质的学校。在梅贻琦主持下,清华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大学之一。他在文、理、法学院之外,增设了拥有土木工程、电机、机械系的工学院。他又实施一项方针:庚款留美学生助学金公开向全国各大学毕业生招考学生赴美深造。按当时国内需要,确定专业考试科目,每年选送二十五名学生出国留学。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清华大学停闭。南京国民政府指示,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暂时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梅贻琦及另两位校长为临时大学校务委员。日军进逼,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仍由校务委员会主持。但实际责任却落在梅贻琦身上,因蒋梦麟、张伯苓忙于別的职务。在梅贻琦领导下,三校和谐合作,保持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1940年华塞斯特综合工业学院,因梅贻琦的成就授给他荣誉学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继续开学一年,所属三校筹备复校工作。1945年11月,梅贻琦飞往北平考查原址,校舍因曾为日军占用,损坏极大。梅贻琦与其同事辛苦经营,使学校得于1946年10月10日复学。1946—47年间,复校工作虽然进展很快,但因国共内战加剧,工作愈来愈困难。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军队向北平进攻,控制了清华园。12月21日,梅贻琦飞往南京,在一个负责资助逃离共产党占领地区的教授的委员会里任职。1949年初,梅贻琦到上海又去广州。6月,他去巴黎参加科技情报会议。9月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年底,去美国纽约,同促进中国教育文化基金委员讨论保证给清华拨款事宜。他在美国六年,主管这笔基金的运用。其中一部分用于培养中国留美学生的师资和资助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研究生,一部分用来购置台湾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图书和设备。
1953年,台湾国民政府在美国设立文化顾问委员会,梅贻琦任主席。1954年3月,梅贻琦到台湾参加选举,一个月后又回纽约。1955年11月,他到台湾,准备利用美国的援助建立清华大学的原子能研究所。1956年研究所在新竹动工,首批建筑于1957年6月使用。1956年在国立台湾大学招收了第一班学生十八名,1957年秋在新竹开课。在原子能研究所经营下,建成了能量为一百万吨级的第一个露天型原子反应堆,井在1961年12月2日开始运转。1958年7月,梅贻琦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1961年初因病辞职。梅贻琦曾任全国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梅贻琦1962年5月19日死于台北。

All rights reserved@ENP-China